孩子的教育谁做主
马瑞鸿
小胖子东东,体重远远超出同龄人,每天在学校你都会发现他吃东西,有时一只鸡腿,有时一包辣条,有时一块奶油面包。一次,我忍不住问他:“你妈妈怎么每天都给你带吃的?”
他很神秘地说:“我偷偷告诉你,你可千万不能告诉我妈妈,我爷爷每天给我五元钱,我可以自己买好吃的。”
这种来自家庭不同成员的教养方式给孩子身体带来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还有一种伤害是看不见的,那就是坏习惯和态度的养成。
有的家长诉苦:“我能有什么办法,我说必须做完作业才能吃饭,没想到他奶奶一句‘别饿坏了我的孙子’拉起孩子的手就去吃饭了,孩子还冲我做个鬼脸,如果我再管下去就成了婆媳大战,我也知道现在正是孩子各种习惯养成时期,可我有什么办法?”
孩子的教育该谁做主?目前在中国,祖父母好像成了孩子的父母,不仅负责身体照顾,还有负责性格教育,甚至负责学业监督。不是说祖父母不懂教育,而是他们明了的教育原则常常印刻了他们时代的特征,而那些理念常常是不适应未来发展的。更大的问题是,祖父母没有了年轻时的焦躁,远离了曾经的物资匮乏,他们将深埋心中的爱无限释放,给了孩子的孩子们比以往更多的爱。由于祖父母的溺爱,孩子更不愿意听父母的,加上父母因忙于工作或贪恋休闲时光,对孩子的教育就更插不上手。一旦发现孩子某方面的不足就呵斥、就纠正,却常常效果不佳。
孩子的家庭教育最忌讳什么?是家庭成员间教育意见的不统一。这种不统一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就是导致孩子价值观人生观的冲突,以及看问题角度的冲突,对于没有是非辨别能力、独立性比较差、依赖成人的判断的孩子来说,需要的是一致性的规范和一种指导性的建议。如果家里人同时告诉他一件事情的不同做法,且都是和他关系最亲密的人,他就会感到很困惑,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内心的冲突也在累积,不过他更愿意趋从于对自己有利的那一方。比如爸爸妈妈让孩子七点起床,孩子的爷爷奶奶认为小孩子多睡会儿没啥,孩子就会听从爷爷奶奶的。
这样的家庭就某种程度说,孩子的教育是爷爷奶奶在做主的,但是就孩子习惯和态度的养成来说,最理想的应该是父母做主。有利于孩子教育的家庭结构是三口之家。三口之家,教养意见来自父母,只要夫妻意见统一,教养就实现统一,错往一块错,对往一块对,分歧是有限的。当家庭里有多个人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往往爷爷一个意见,奶奶一个底线,外婆一个想法,外公一个念头,爸爸一个观念,妈妈一个做法,人物越多,底线在哪就越难以统一,人物越多,对同一件事情的处理态度就越难以统一。这样一来,孩子就越难教育了。所以对那些无法组建三口之家的家庭来说,在孩子睡着的时候,不妨常常开个家庭会,就某件事情,就孩子的某个行为聊一聊,谈一谈,既增进了家庭成员间的感情,又统一了意见。如果一时间难以统一,建议以母亲意见为主,毕竟妈妈是孩子最需贴近的亲人。家长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直接发生冲突,否则孩子不知道该服从谁,内心是困惑而无助的,会为孩子以后的问题埋下祸根。
为了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孩子的教育应该让其父母做主,祖父母应该退居幕后。
评论